熊貓新家,成都國家熊貓基地新舍方案公布
效果圖
為建設成為全球頂級的大熊貓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旅游目的地與文創(chuàng)基地,成都國家大熊貓研究繁育基地正在其園區(qū)內(nèi)進行擴建。EID Architecture近日公布了成都大熊貓基地熊貓新舍的建筑設計方案,該項目位于成都市區(qū)北郊的茂林修竹中,是一項意義非凡的國家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護基地改擴建工程。
效果圖
四個融合了新型功能的熊貓新舍在未來將承擔起基地實驗室研究和熊貓行為活動研究的作用,同時,公共教育及科普旅游每年將吸引全球數(shù)以百萬計的熊貓愛好者到訪。
效果圖
模型
得益于成都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啟發(fā),EID Architecture提出以環(huán)境友善及熊貓友善為出發(fā)點,融合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設計依托山地地貌順勢而為,勾勒出最原初的幾何圓形,將熊貓及其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懷抱于建筑與景觀之中。
概念分析圖
坐落于原生態(tài)自然場景之中的熊貓新舍將成為大地藝術的一部分,功能涵蓋室內(nèi)展示區(qū),熊貓獸舍,后勤區(qū),以及室外活動展示區(qū),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體驗。
效果圖
成都熊貓基地新舍的設計概念緣起于景觀、建筑和大地藝術的融匯。設計不僅為訪客與工作人員提供便捷的步行系統(tǒng),更優(yōu)先將對動物的環(huán)境友善體驗納入思考,以盡可能減少生態(tài)的異化。
——姜平,EID建筑事務所首席建筑師
效果圖
熊貓新舍作為大熊貓的養(yǎng)護中心,致力于促進跨學科的合作。新舍的設計圍繞四個適于觀察及參觀的圓形露天庭院進行組織布局,庭院主要用作大熊貓的戶外活動場所,創(chuàng)造其與自然的密切聯(lián)系。建筑以環(huán)抱自然的方式圍合了室外活動場地,隨著地勢的高低起伏和水系的蜿蜒變化,為熊貓和訪客提供了豐富的自然場景體驗。
分析圖
串聯(lián)起各個場館的木棧道定義了訪客的參觀游線及熊貓的活動場地,游客順著地勢的高低游走于熊貓新舍戶外活動場地之間。棧道設計結合地下、下沉平臺、探秘支道的多種參觀方式,讓游客沉浸其中的同時保證了大熊貓的適應性。輾轉到室內(nèi),游客通過地堡的形式從低處觀察大熊貓的活動,建筑周邊配備的噴霧系統(tǒng)最大限度地模擬自然生態(tài),為大熊貓營造出一個舒適的溫度與濕度環(huán)境。
分析圖
分析圖
為了給大熊貓創(chuàng)造模擬野外的生活環(huán)境,建筑外立面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墻,膠合竹木格柵等“熊貓友善”的建筑材料。合成竹木是當?shù)氐锰飒毢竦慕ㄖ牧?,可以做到就地取材,環(huán)境保護效益高,建筑和棧道均采用膠合竹木材料,加強建筑與景觀設計的一體化。
效果圖
四個大熊貓新舍的設計融合了景觀、建筑和大地藝術,使建筑融于自然,同時以自然環(huán)境作為創(chuàng)作媒介,建筑仿佛是與自然互動的藝術裝置,創(chuàng)造出一種富有藝術情景的大地藝術形式。未來,熊貓新舍將為中國帶來一個融合科技、教育、藝術和娛樂的獨特文化體驗。
目前,該項目正在有序施工中,預計將在2021年夏天完工。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項目圖紙
場地平面圖
平面圖
剖面圖
模型
模型
項目信息
建筑師:EID Architecture
地址:成都,四川,中國
項目年份:2019年
建筑面積:12,287平方米
主持設計師:姜平,AIA
設計團隊:鮑嘉祿、陸生云、馬云鵬、張雙、何晨迪、范荻
.END.
注:本文轉載自建日筑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