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建筑 - 松陽原舍 · 攬樹山房
作者:gooood谷德設計網 來源:gooood谷德設計網
松陽·最后的江南秘境
宋代詩人沈晦在《初至松陽》一詩中曾這樣描寫松陽:“惟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千年以后,云霧依舊繚繞的“桃花源”里藏著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被國家地理雜志譽為“最后的江南秘境”。
項目概覽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松陽原舍是line+繼飛蔦集后第二次深入松陽的設計實踐。項目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xiāng)榔樹村,場地整體北高南低,紅線內高差近四五十米,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qū)聚落。原始地塊呈臺階狀形態(tài),夯土老房子已近倒塌或拆除,唯有幾棵參天古樹見證著村莊的起落更迭。
松陽 ©書生
©圖片來自網絡
場地概貌
建成后的松陽原舍 ©楊光坤
平臺視野 ©金選民
自然與人工
我們所見的榔樹村:山林與云海,梯臺與鄉(xiāng)舍,夯土與青瓦,無需多余裝飾,展現出中國鄉(xiāng)村獨有的美感。而山間一棟棟承載著地道山民生活的百年老宅,隨著村民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改變,在建設與發(fā)展中被破壞,遺棄。
據料載,在2000年至2010年,每天有近300個自然村在城市化的洪水中淹沒,10年內消失了90萬個。項目選址于此,在為城市游人提供暫棲之地以外,也肩負著復興榔樹村的重任,寄托了我們對人類與自然以及人工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期望與思索。
鳥瞰圖 ©gad · line+ studio
中國傳統(tǒng)村落,在“現代”到來之前,之所以能存活數千年,必定有其生命的根系和脈絡。它看似散漫無序,卻融合了一個地區(qū)民族文化、科技、美學、教育、民俗和信仰,是一個有著自身靈魂的復合生命體。
項目展現出中國鄉(xiāng)村獨有的美感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金選民
面對自然與傳統(tǒng),設計的宗旨啟于對原始地塊現狀的敬畏與尊重,對原有生活方式的依賴與還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依據自然隨形賦勢,沿襲傳統(tǒng)自然村格局,追求無設計的美感,以此實現秉承傳統(tǒng)、復原肌理、激活村落的設計策略。
尊重原始地塊現狀 ©金選民
景觀陽臺 ©侯博文
方法與策略
為此,團隊多次地去到現場踏勘測繪,對古樹與古道進行準確定位,不同臺地的原始標高反復確認,最終設計布局是在對無數種可能性進行嘗試之后,最契合于地塊的答案,以秉承最低程度破壞自然的原則。
概念草圖 ©gad · line+ studio
設計以類型學將公區(qū)、集中式客房和獨棟Villa三種功能空間模塊化。避開古樹,置入各功能模塊。依據原始地形,模塊以最大可能放置在原始臺地標高上。公區(qū)層層疊退,客房化整為零,化解建筑的體量感。再依據等高線走向、景觀、視野的不同進行高度和角度的微調,保證隱私性的同時實現最大化的景觀體驗。
模型照 ©gad · line+ studio
形態(tài)生成圖解 ©gad · line+ studio
軸測圖 ©gad · line+ studio
軸測流線分析圖 ©gad · line+ studio
路徑 ©侯博文
33間客房,配備接待大堂、圖書閱覽、餐廳廚房、恒溫泳池的公共區(qū)域,2688㎡的建筑面積,對于一個山間民宿無疑已是巨大的體量。
設計以一層或兩層的客房錯落有致地散落山間,四層的公區(qū)以片層形式貼合地形延展,弱化體量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觀景露臺。各層建筑的頂面和地面與不同高度的山體銜接,層層展開,建筑如從山中生長出來,以最輕柔地方式貼合于山地,隱現于景觀。
建筑體量層層展開,如從山中生長出來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泳池平臺 ©唐徐國
©唐徐國
從泳池望向山景 ©郝軍
©金選民
由毛石砌筑的臺階拾級而上,巧妙的動線設計讓來訪者的視線在遠山和背山間迂回。爬坡、仰望、轉折、遠眺,在空間里營造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游山之趣。
建筑背山面谷,臥于一方寶地,樹木遮掩,若隱若現,遠山美景可觀、百年古樟為鄰,透過不同的窗口,在不同的時間里,在不同的建筑高度,都是不同的風景,每一個層次都有不同的體驗,每扇窗口外都是整幅無框山野畫卷。
客房建筑外觀 ©侯博文
©楊光坤
©楊光坤
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游山之趣 ©金選民
材料與建造
公區(qū)的大懸挑板,由木模板混凝土一體澆筑而成。建筑師希望通過對結構設備的細致處理,強化空間的純粹性。為滿足保溫標準,采用200(混凝土承重墻)+80(保溫巖棉)+120(混凝土裝飾墻)的夾心墻,為在不設吊頂的情況下隱藏管道與空調風口,在不影響空間效果的位置設計凈寬600-1000的設備空腔,將空調等設備藏在里面。
剖面圖
混凝土夾心墻系統(tǒng)
客房提取坡屋頂形制,材料以當地毛石和夯土為主,延續(xù)傳統(tǒng)生活與文脈。在這里,并沒有宏大敘事的建筑空間,也沒有昂貴繁復的材料做法,材料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每一棟山舍的夯土、壘石、小青瓦,是建筑材質、立面造型,更是山里的生活。
建筑材料以當地毛石和夯土為主,延續(xù)傳統(tǒng)生活與文脈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室外平臺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路徑與花園 ©金選民
詩意與棲居
這是一家民宿,也是你從城市里來到山野中的一個家。在這里慢下腳步,看一縷晨曦,古木環(huán)繞,滿目青山,云卷云舒。在層層梯田之上的不只是簡單散落的大小民宿,而是將傳統(tǒng)聚落肌理含于其布局,將榔樹村的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這片土地的居住容器,提供的是一種融合了當地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棲居方式。
山野中的家 ©金選民
客房內部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唐徐國
©金選民
松陽原舍以全新的民宿模式、鄉(xiāng)村生態(tài)社群為出發(fā)點,異質同構的村落肌理、依勢而建的自然村莊,舊與新,自然與人工,精致與素樸以及陽剛與陰柔,建筑師以謙虛之姿態(tài)回應自然,尋求平衡妥帖之美。line+以作品為媒介對“自然”建筑的探索從未停歇。
建筑細部 ©金選民
©楊光坤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屋頂平面
-3.200標高平面
±0.000標高平面
3.700標高平面
7.900標高平面
11.850標高平面
15.850標高平面
19.650標高平面
剖面
墻身大樣
項目名稱:松陽原舍 · 攬樹山房
主持建筑師:孟凡浩
地點: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xiāng)榔樹村
建成時間:2019.03
業(yè)主:松陽鄉(xiāng)伴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
項目建筑師:李昕光
設計團隊:朱驍鋮、章洪量
建筑面積:2688.27平方米
攝影師:存在建筑-建筑攝影、金選民、楊光坤、候博文、唐徐國、郝軍
.END.
注:本文轉載自gooood谷德設計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